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网民看日照

感知日照丨直播带货,如何才能走得更远?

来源:东行记事 发布时间:2024-07-11 10:54:39

直播间花499元抢了条“金链子”?

近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栏目曝光了其中的套路。一款出厂价十几元的仿金制品,配上高超的工艺、逼真的证书,在网络主播的话术中,摇身一变成了“真金白银”。而比狸猫换太子更让人无语的,是频繁出现的卖家下线跑路、买家无处维权现象。

图片

近年来,直播带货在一些短视频平台上越来越热。“1、2、3,上链接!”一句简洁明了的话,似乎有着无限魔力,吸引着人们下单付款。加之现在的带货主播善“话术”、会套路,家庭纠纷、情感纠葛,主播互相打PK……不管是真实经历还是编造剧本,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剧情都引得消费者直呼“上头”, 纷纷“剁手”。

图片

客观地说,“直播带货”对增加就业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电商直播最大限度地扩大了消费群体,极大地助力了企业拓展市场,解决了库存积压等问题,也催生了新业态,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但随之而来的,网络直播行业中的种种乱象给不少人带来了困扰。产品质量差、虚假宣传、不文明带货、价格误导等问题引发消费者“吐槽”。那么,如何让“直播带货”行进在健康发展的轨道上?这就需要多方面共同参与,及时为势头正猛的行业设“路标”、划“红线”。

图片

监管部门需要“向前一步”。对于直播带货,我国已采取了多项有效措施,包括压实平台责任、加强账号管理、完善相关制度、加大违法打击力度、规范直播带货行为等。然而,随着假身份引流、导演苦情戏“卖惨”等直播带货套路升级,通过打“擦边球”规避监管,侵权行为变得更加隐秘。针对种种乱象,市场监管部门应继续压实抖音、快手等平台的责任,对于使用不合规手段进行宣传的主播,及时引导、规范;对那些消费者投诉严重的主播,必须一查到底,决不姑息。7月1日起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加强了网络直播营销中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力度和经营者的监管力度,必将对直播电商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图片

电商平台需要“有为有畏”。当前,电商直播体现出较强的草根化和平民化,普通人也可以通过直播平台走上台前,通过直播获得收入,但是不需要持证上岗不代表对素质没有要求。诚信是经营之本,直播间也不例外。直播带货的核心竞争力应该回归到产品本身,光靠网红的颜值和一些“打擦边球”的手段,不可能会有长远发展,还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作为带货主播应具备一定的行业资质,在接广告时,对所带货品的质量一定要深入了解,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这既是对消费者负责,也是对自身的一种保护。

图片

消费者需要“三思后行”。“直播带货”多属于冲动型消费,很多粉丝容易受到热闹气氛影响,加上连麦演戏的套路不断忽悠,一不留神就被主播带到沟里,买了次品还在替主播叫好。面对带货主播的热情和话术,消费者要保持冷静和理性,切勿为眼前小利所蒙蔽,“天上不会掉馅饼”,反常识、反科学、反逻辑的话不要听、也不要信。确需购买时也要货比三家,保持警惕,比如核实商品信息、关注主播信誉度、谨慎参与抽奖活动;网购后,保留好广告宣传、商家承诺内容、聊天记录、支付凭证、物流信息等,便于售后维权。

图片

直播带货,一头连接着商家的诚信经营之本,一头连接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希望社会各界携手并肩,涤清直播行业中的污泥浊水,推动直播带货行业向阳生长、清朗前行,为人们的生活改善、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大助力。(图片源自网络)

编辑:王晓菡
审核:孙立梅
统筹:刘佳秀